眾所周知,中國東風系列導彈一直以其高機動性、高精度性以及多彈頭技術支撐起中國戰略導彈體系。而東風21D更是被稱為航母殺手,令某些別有用心的國家膽寒。但要說“絕殺”武器,東風導彈可能只算是皮毛,因為解放軍已經研制或者正在研制著許多一招致命的秘密武器。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種能“戳瞎”敵人眼睛的武器。
眼睛的作用是看,是觀察,在戰場就是搜集戰場情報,預報敵情,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衛星。而我們的武器就是要將敵人的眼睛“戳瞎”,不一定將衛星打下來,但可以致盲它。衛星對于現代信息化戰爭有多重要相信我不必多說了,而如果在戰時能夠將敵方的衛星致盲,想想這有多么重要的戰略意義。由于衛星在信息的獲取、傳輸、控制和使用中占據重要地位,衛星對抗已經成為信息戰的一種主要形式。而其中對衛星的破壞與反破壞、干擾與反干擾、摧毀與反摧毀更是其中的主要內容。也正因為如此,所以許多國家都在加緊研制各種發衛星武器,以取得制天權和太空優勢。我們先來了解下什么是反衛星武器。反衛星武器是以攻擊、破壞和干擾敵方衛星等航天器的空間武器。它可以分為陸基反衛星武器、?;葱l星武器、空基反衛星武器以及天基反衛星武器。而反衛星武器系統則主要由三部分構成:①空間目標監測系統,即預警系統。②作戰管理、指揮、通信系統,即指揮系統。③摧毀衛星手段,即打擊系統。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發展反衛星武器的國家之一。美國雖然公開表示不進行太空軍事化的相關研究,但美國國家安全和空間管理組織委員會的一份報告認為,當前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美國這樣依賴空間系統,因此美國必須有能力“保護太空資產免受敵方攻擊”,“使敵方不能利用太空來威脅美國利益”,并且在更廣泛的意義上有助于“阻止和防御針對美國本土、軍事基地、盟國、海外和空間利益展開的攻擊”。在2008年2月,美國五角大樓宣布,美國總統布什已經批準美軍發射地對空導彈摧毀一顆失控的美國間諜衛星。據美國方面披露說是因為這顆衛星因為故障原因失去了控制,美國為了盡責所以將它打了下來。與其說美國是為了履行自己的職責,倒不如說美國是在進行反衛星練兵。其實美國發展反衛星武器由來已久。美國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主要以核彈頭試驗為主。在這一時期,美國的防御重點是解決反彈道導彈問題,因此立足于建立反彈道導彈系統。與此同時,美國也利用已有的反導系統進行反衛星技術途徑探索,并做了一些反衛星技術試驗。1976年,美空軍開始發展空中發射的直接上升式動能反衛星武器系統。1978年,美國國防部正式批準空軍研制機載反衛星導彈。同年9月,開始反衛星導彈的研制工作。1981年美國空軍完成了機載反衛星導彈的地面試驗,1984年開始進行空中發射的飛行試驗,至1985年共進行了5次。1985年9月13日,首次成功地用反衛星導彈擊毀一顆在500多千米高軌道上的軍用實驗衛星。
說起反衛星武器,蘇聯可以說是行家里手了,蘇聯從20世紀50年代就開展了規模龐大的反衛星武器,而現在的俄羅斯對直接上升式反衛星導彈投入了更多精力,Nudol導彈就是俄羅斯直接上升式反衛星武器發展的里程碑。目前俄羅斯正在發展多種反衛星武器,其中包括戰略反導的A-235系統、空射反衛星導彈、激光反衛星系統和直接上升式反衛星導彈。A-235戰略反導系統使用改進型51T6導彈執行高空遠程攔截任務,它同樣具備反衛星能力,而高速攔截彈53T6的速度也足以支持攻擊軌道衛星,A-235系統可能還將增加具備反衛星能力的新型Nudol導彈。
對于中國的反衛星武器試驗,向來是美國首先發布有關消息。在最近這次試驗前,外媒只掌握中國的兩種反衛星武器,一個為“SC-19”(又稱為DN-1,或動能-1),另一個是“DN-2”(動能-2),如今新出現的“DN-3”(動能-3)是第三個。據外媒發現,中國首次試驗反衛星武器是在2005年,當時試驗了一次“SC-19”,但是沒有獲得證實,不過那應該是中國的第一次反衛星試驗。而最出名的一次試驗是在2007年1月,那次進行的反衛星試驗,當時直接摧毀了一枚中國“風云”氣象衛星,從而為外界所知曉。如果說早期的“SC-19”只能擊落低軌道衛星的話,那么,更先進的“DN-2”具備擊落中高軌道衛星的能力,且具有攔截中段彈道導彈的能力,現在最新的“DN-3”預計將更先進,可能具備擊落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能力,而且攔截彈道導彈的能力更強。據悉,中國已經部署了兩套公路機動反衛星導彈系統,并正在研制兩種更先進的地面反衛星導彈系統。也就是說中國完全有能力把敵國的衛星打下來,所以美國等國家才會如此緊張。所以說,中國的反衛星武器是比東風導彈更厲害的殺手锏好不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