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員卷款逃跑,顧客無一逃單:技術促進自律
監控技術、信用機制等規制系統的完善,在提高背德風險的同時,釋放了技術上的紅利。
據梨視頻報道,2月21日,深圳福田區一家便利店店員卷款逃跑,導致超市4小時無人值守。而在此期間,顧客無一逃單,甚至有顧客自己掃描商品再付款。老板說,店員的行為讓我寒心,而顧客們的做法令我很暖心!
4個小時的監控錄像,還原了當時的細節:先是便利店店員,將貨架上的香煙和收銀機的現金一掃而空;前來購物的顧客,沒看到店員而離開了。其中有三位小朋友,等了很久都沒見到有人收錢,主動把商品放回原處;還有一名戴眼鏡的男顧客,自己掃描價格并付款。
這場短暫的"人性測試",始于貪婪,終于自律。便利店老板得以止損,他說"顧客們做的令我很暖心",實際上被暖到的不只是他,還有無數網友。
在習慣了道德滑坡的社會語境里,顧客無一逃單,沒有"拿完商品就走"那樣有話題性,后者更能滿足"把人往壞了想"的刻板預設。的確,人性本身是復雜的,占便宜的心態,在不同的語境下有不同的行為結果,高速公路翻倒的貨車,曾提供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場景。
所以說,純粹談論人性善惡,并沒有意義。道德基于自律,外在的規制則有助于激發自律。這種規制依托于公共輿論,以及技術上的監督懲戒機制。"大庭廣眾"四個字,隱含了一種道德和良知上的約束感。即便是在便利店內,趁機拿走商品,公眾看不到,但懸置在頭頂的攝像頭,也明確地宣示了懲戒機制的存在。
技術有時能讓人心向善,并把自律固定成人們的習慣。十年前,公交車售票員還是標配,但如今的十八線小城,大多也都換自動投幣了。同樣,共享單車、汽車、雨傘的風靡,以及辦公室無人貨架的推出,在以前都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但如今都做到了。
不能說,今天的人比昨天的更善良,更不愛貪小便宜,而是監控技術、信用機制等規制系統的完善,在提高背德風險的同時,釋放了技術上的紅利。這個紅利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比如,同樣有監控,那個店員便選擇了鋌而走險,卷款逃跑。在他心中,錢財的誘惑便蓋過了技術的威懾。
另外,在技術相對薄弱的地方,比如高速公路這種場景里,破窗效應還是會將人性中丑陋和自私的一面呈現給世人。
不過,也不用悲觀,就像這4個小時的監控錄像顯示的,自律的人性,總會慢慢給你帶來意外的暖心驚喜。這個便利店,不正是一家解憂雜貨店嗎?
責任編輯:湯鵬霏 (FJ031)